
在參加神木煤化工公司“精英工匠”培訓班的這段時光里,讓我對“工匠”二字的理解從模糊走向清晰,從認知走向篤行。
以匠心鑄魂,以方法賦能
每一堂課都像是一次精準的“充電”,讓我在思想與能力上雙重進階。《工匠精神》的學習是一場心靈的洗禮,老師講述的新時代工匠故事,一個個在崗位上堅守初心的鮮活身影—他們于細節處打磨品質,將平凡工作淬煉成不凡事業。這讓我忽然醒悟,工匠精神從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,而是工作時的專注、面對問題時的執著、追求質量時的精益,讓匠心成為習慣與本能。
5Why分析法與換位思考法的學習,則為我打開了責任擔當的新視角。從前面對難題常陷入“頭痛醫頭”的困境,而 5Why分析法如同剝洋蔥般層層深入,助我找到問題根源;換位思考法讓我學會站在同事、崗位與企業的角度思考,明白每個崗位在生產鏈條中的意義,懂得以“一盤棋”思維主動補位。辦公自動化與Deepseek的運用更像是插上了高效翅膀,從前制作PPT時在排版上耗費大量精力,如今不僅效率提升,更能讓復雜內容清晰呈現,也讓我深知:數字化時代的工匠,既要守得住匠心,也要用得好新工具。
以實踐強技,以創新明向
走進電化公司生產現場,老師認真講解燃煤發電原理—從煤的燃燒,再到電能轉化,每個環節都滿是科技力量;電石生產中,看著原料在高溫下化作化工原料,書本上生硬的公式有了生動注腳。在能源公司的實訓,讓“循環經濟”從概念變成了眼前的實景:“煤—焦—電—化”一體化產業鏈像綠色紐帶,將資源價值發揮到極致,這是企業踐行綠色發展的擔當。而天元與富油公司的煤制油工藝學習更讓我震撼,黑色煤炭經復雜工藝變成清澈油品,描繪的精細化工未來—從基礎產品到高附加值化學品,從國內需求到國際市場,不僅展現了行業前景,更堅定了我深耕于此的決心。
培訓時光雖短,卻在我心中種下了匠心的種子與奮斗的力量。走出培訓班,這不是結束,而是新征程的開始。我將帶著這份收獲,以新時代工匠的標準要求自己,在崗位上打磨技藝、錘煉品格,在公司的發展中,書寫屬于自己的匠心故事,篤行致遠。